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隐患游戏代练违规操作致玩家账号被封禁

日前,游戏代练这一职业引起关注。南都此前报导,在行业快速生长的同时,顽疾也在不断孳生:未成年人从事代练绕开防痴迷机制、私下交易跑单诈骗、代练违法操作致玩家帐号被封禁……

5月21日,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告诉南都记者,代练是用他人的帐号玩游戏,本质上不符合游戏实名制规定,也会导致好多漏洞。“如果仅仅是为了加速升级和上分,让前辈直接登陆玩家帐号代练,除了成为了游戏竞技生态的破坏者,还带来了未成年人痴迷游戏的隐患。”

代练收入差别大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隐患游戏代练违规操作致玩家账号被封禁

“游戏代练”指的是使用玩家帐号帮其完成游戏任务、获取武器或提高等级,继而获得报酬。近些年来,随着网游产业的高速发展,穿行于红色地带的代练成为新兴职业。

南都此前报导。

李冬(化名)是一名游戏代练,早在六年前玩《英雄联盟》时就已入行,近三年随着手游市场规模渐大,玩家数目日渐增多,他转做《王者荣耀》代练。他告诉南都记者,代练的收入跟技术直接挂钩,打的单子段位越高,完成效率越高,收入也越高。

做代练以来,李冬的月最高收入曾达3亿元。“三天内帮老总打完一个小国标,4000元左右。”

他说,受到男性玩家喜爱的辅助英雄“瑶”的韩服榜更是被圈内人称为“富婆榜”,“前10名起码5万元起步,拼得激烈的时侯,几十亿元都有可能”。

在《王者荣耀》里,国标就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诸多玩家乐意花钱找代练的缘由之一。国标分为大国标和小国标,都是依据单个英雄战力的排行而定,大国标为全省前10名,小国标为全省前100名。

“每时每刻都很辛苦,最长连续打了20多个小时游戏。”李冬直言,游戏代练就是吃“青春饭”,他不准备继续做了,由于熬不动了。“打低段位,价钱太低,赚不到钱;打高段位,身体又扛不住。”

泡泡(化名)是《原神》的代练,当初为了接单连续玩了20个小时的游戏。她告诉南都记者,跟其他游戏相比,《原神》的技术难度较低,所以代练之间也竞争激烈,好多同行为了接单会“卷”低价,综合出来时薪就显得很低,圈内人常戏称自己是“赛博黑奴”。

代练圈也有层级之分。一名游戏代练告诉南都记者,处于顶端的是工作室和俱乐部,由有组织的团队或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报价过高,但相对较有保障;其次是游戏主播,其报价取决于粉丝数目和名气;最底端的则是个人代练,报价比前二者都低,也被称为“野生”代练。

目前,热门的游戏代练交易平台主要有“代练通”“代练爸爸”等专业游戏代练App和天猫、闲鱼等电商平台。并且,并非所有代练就会通过平台进行交易。

一名游戏代练称,因为这类代练App扣的手续费太多,且价位压得很低,所以如今基本都是私聊接单。

南都记者向一家代练工作室寻问后获知,该工作室接单也不走平台,都是加陌陌私聊,直接扫码付款。

私下交易就意味着玩家和代练都有可能面临被跑单诈骗的风险。不少玩家发贴吐槽,称代练拿钱后没打或则技术太差,除了达不到要求,甚至出现掉分的情况,更有甚者会恶意毁号。据悉,还有代练违法操作造成玩家帐号被封禁。

广州弘华曦宇律师事务所所长柯曦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法律并无直接认定游戏代练行为违规的规定,但须要指出的是,因为法律对该问题未作过多干预,许多玩家因找寻代练造成游戏帐号被封禁而遭到的损失也未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在游戏代练引起的封号纠纷中,玩家恳求店家承当损害赔付是很难被支持的,最终结果大多是店家返还全部服务货款,玩家只能自行承当店家导致的其他损害。”因此,柯曦建议玩家在娱乐的同时闲鱼如何增加粉丝量,自觉维护公正的游戏环境,防止形成何必要的损失。

未成年代练痴迷游戏

去年16岁的小林(化名)正在读高二,做《和平精英》代练已有3个多月,顾客主要来自他在社交平台上发的广告帖,交易直接通过私聊完成。他称,做代练主要是想赚点零花钱,家里人并不晓得。“没有具体算过赚了多少,一个月大约几百块吧。”

“代练通”和“代练爸爸”App。

去年1月,南都记者下载“代练通”和“代练爸爸”后发觉,这两款App虽首页均注明“禁止未成年人使用本平台服务”,但注册时仅需填写姓名和身分证号码闲鱼如何增加粉丝量,无需人脸辨识。

据悉,注册成为代练也没有门槛,无需上传游戏战绩、绑定游戏帐号等相关证明。这意味着,未成年人使用他人身份证信息也能通过认证,成为游戏代练,因而攫取报酬。

针对上述情况,柯曦表示,未成年人从事游戏代打并攫取酬劳属于违规行为,不应被鼓励或支持。非常是让未成年人通过代练的方法,使用以成年人身分信息注册的游戏帐号登入,因而不受游戏时段和时长限制进行游戏,违背了《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范,也搅乱了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2年初,北京闵行法庭曾做出全省首例基于保护未成年人而针对游戏代练平台的诉前限令,勒令涉案游戏代练平台立刻停止未成年人代练《王者荣耀》游戏。

在该案中,上诉北京腾讯公司、深圳腾讯公司发觉,被告经营的“代练帮”客户端以“发单返利金”、设立专区的方式,逼迫、鼓励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通过其平台进行商业化、规模化的《王者荣耀》游戏代练交易。

两上诉称,《王者荣耀》配有完备的“防痴迷”机制,未成年人仅能在规定时间段内游戏;其服务合同还规定,用户不得将帐号用作代练等商业性使用。

广州闵行法庭经审理后觉得,被告的行为搅乱了市场竞争秩序,除了破坏公正竞技的游戏机制,损害用户体验和合法权益,同时干扰了游戏构建的实名机制及未成年人“防痴迷”机制,降低了未成年人痴迷网路的风险,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

最终,法官认定被告提供商业化网路游戏代练服务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裁定立刻停止该行为,并赔付上诉经济损失80亿元,及维权合理支出18.5亿元。

柯曦向南都记者剖析,我国尚未能律法规对代练行为给以严禁,但上述北京腾讯公司、深圳腾讯公司诉“代练帮”客户端一案则意味着从司法层面对商业代练行为进行了规制。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觉得,代练是用他人的帐号玩游戏,本质上不符合游戏实名制规定,也会导致好多漏洞。“如果仅仅是为了加速升级和上分,让前辈直接登陆玩家帐号代练,除了成为了游戏竞技生态的破坏者,还带来了未成年人痴迷游戏的隐患。”

“应该进一步将其职业属性定义在类似体育、健身项目的教练、陪练上,让其成为一种电竞训练方法。”张书乐表示,应尽快明晰游戏代练行业的职业规范、从业年纪和相关禁忌,有效地引导从业者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真正成为电子竞技行业的推动者,而非游戏生态的“破坏者”。

采写:南都记者张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