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负责人,责令其立即整改

文|陈根

6月10日,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负责人,针对微博在蒋某舆论风波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以及传播违规违法信息等问题,勒令其立刻整改,并决定暂停更新微博热搜榜一周。同时,要求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新浪微博依法从严给以罚金的行政处罚。

简言之,接出来广大网民将见到三天内微博热搜定格在6月10日15时。其实,下一周会不会出现热搜报复性返潮还未可知。现出来,“微博热搜停更”也将活久见地成了其他各大媒体平台的热搜。关于“微博被整改”的风波,各平台评论区的评价都非常统一。简单来说,你们对此事的评价总结上去都是八个字——喜大普奔、喜闻乐见。

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负责人,责令其立即整改

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微博作为现今影响力最大的信息分享和传播平台,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平民性,为受众获取及时资讯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微博热搜榜更是凝聚了微博用户最为关心的风波,但也成为许多问题孳生的底泥,新浪热搜究竟如何了?

虚假信息谁之过?

微博用户基本上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微博上常常能看见一些“小黄文”广告。更恶劣的是,一些营销号上,这些赤裸裸的博文推送随时出现。表面时光静好的博文下,却被强行送进一些不堪入目的广告,微博“渣浪”之称名副虽然。

虚假信息铺天盖地,营销广告见缝插针微博买热搜,此类风气的产生是谁之过?

勒温提出了“把关人”概念,何为“把关人”?举一个简单的事例,乳品的流通必须经过各类渠道,而渠道必将存在不少的门坎,就急剧形成了把关人。在新闻选择中,传播者作为把关人,对信息或新闻的进与出必须进行判别和决定,因而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就微博传播领域而言,把关人效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微博营运商和用户自身。其中,微博营运商的把关是微博把关的主要方面。微博热搜榜是微博中各类热门话题的集中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间段内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也能让微博用户在短时间内筛选出最新、最热的焦点。

在这一过程中,微博营运商的把关变得至关重要,由于她们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用户可以接触到的信息内容。但不难发觉,现现在的微博热搜榜诠释的部份内容有的哗众取宠,粗俗不堪,有的细小繁杂,完全和名星有关,有的甚至无端贴标签,传播虚假或则未经否认的信息。

微博热搜背后,似乎是“热搜生意”大行其道。事实上,2年前,微博就启动热搜领域为期一周的下线整改。2018年1月27日,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被指“用户发布违规违法信息未尽到审查义务,持续传播炒作导向错误、低俗情色等违规违法有害信息”等多项问题。此后,微博启动热搜领域为期一周的下线整改。

在当时的调查中,就有记者扒出了热搜榜背后的惊人黑幕,即一些企业及娱乐业者为获取关注和流量,进行有组织的刷榜行为,微博热搜黑灰产业链由此诞生。

2018年年初,南都记者调查发觉,在微博营运体系中,做“热搜生意”的不在少数。从订购热门关键词、广告推荐位到更改认证、购买粉丝、转评赞等,每项数据生意都有着明码标价,甚至还有专门的课程传授这项“技术”。有店家声称,热搜前十的售价仅为2亿元,而关键词广告位等均可选购。

当舆论的传导被资本控制,你看见的热搜也不过是资本想让你看见的热搜。无法证实,这就是微博面临的现况,微博正在逐步演变成乌合之众的集聚地。而正如《乌合之众》里所言:“乌合之众的脑袋里只有一种正义,那就是——数量即正义。”于是,理性的人越来越不乐意在网上发声,而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坏人的狂妄,正是好人的沉默。

娱乐至死的热搜

互联网2.0时代以来,信息传播就步入了碎片化传播的新时期。“碎片化”,顾名思义,即本来完整的东西碎片成了众多的零块。碎片化传播有两个层面: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主要是信息来源的多样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以及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除了指意见的零散性,更指意见的异质性、分裂性。

回到微博热搜,微博热搜榜的诞生正是碎片化传播的结果。信息传播的形式发生了改革,但作为信息生产者议题设置的功能却未改变。

议题设置的概念在1972年由日本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他觉得在补选中,大众媒介所重点报导的问题会影响选民所关心和讨论的主要问题,假如把大众媒介当成把关人,这么这个把关人的倾向和价值观会极大地影响当地民众的关注焦点。可以说,大众媒体的议题设置和民众所关注的问题是成正相关的。

简单来说,大众传播似乎不能决定受众对某一风波的意见或具体想法,并且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程来左右人们关注什么事实和谈论风波的先后次序。微博热搜榜信息传播正属于大众传播范畴,其作用是通过设置次序引导舆论。微博热搜榜依据话题讨论量、转发量和评论量等数据信息,推出爆燃性话题、热门话题。话题以参与人数的多少排列次序,进而促使排序越靠前的内容越能快速被网民关注并引起更大规模的传播。

于是,在传播过程中本来碎片化的信息经过微博热搜榜被集中成为一个整体,但其实微博正在成为娱乐的舞台,而不是一个信息的集合。由于一打开热搜榜,娱乐的信息扑面而至。

从罗志祥到蔡徐坤,从《青春有你》到肖战风波,单纯娱乐的信息在日常的热搜榜中抢占了更加强的比重。微博热搜榜越来越倾向于彰显娱乐化和繁杂化的东西。而这种资讯,不仅为民众降低一点额外的谈资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实际意义。反倒对微博用户有一个不太正确的引导和暗示,使你们过度流连于表面的娱乐,而忽略了真正有意义和值得关注的事情。

正如尼尔波兹曼所担心的一样,我们正在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所有的行业都成为了娱乐的附庸,并最终迈向毁灭。这在微博中彰显为热搜榜的各大蓝筹股都心甘甘愿接受娱乐的支配,从经济和营销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用户都喜欢娱乐新闻。从长远来看,过度追求利益将会失去真正有价值的受众。

据悉,泛娱乐化的兴起将反作用于新闻的传播。为了讨好受众的趣味,部份营销号甚至背离了新闻的真实性,盲目地指出娱乐性。长此往年,新闻将迈向粗俗化、低趣味化,而这种不良现象将严重害处到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么看来,微博想要真正的获得长足的发展,就须要设置合理的议题。尽量多对社会重大风波和与民生相关的风波进行报导,控制繁杂无用的娱乐信息的数目。同时,矫治微博热搜榜,使之走上均衡分布的公路,使其议题设置功能发挥良性的互动作用。

微博热搜论争频发

我们不能够认微博热搜榜的存在有其合理智,热搜榜的存在彰显了个性化时代的“使用与满足”。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觉得,传播中受众都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她们由于种种不同的动机而接触媒介,通过使用媒介而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微博作为现今影响较大的媒介,拥有庞大且繁重的用户群体,这就意味着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并希望在微博中得到满足。

微博用户的需求分为3个方面:获取资讯、自我抒发和情感释放。微博把一定时间段内的热点及重大风波展示到热搜榜,以便用户对热度的掌握和认识。同时为用户节约了时间,满足了她们获取资讯的需求。其次,微博作为一个容易接近的公共平台,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只要进行注册网民能够畅所欲言。平民化的接近形式给予了民众平等的话语权。据悉,因为匿名性微博买热搜,微博提供了一个成本更低的情感释放的平台,这也是娱乐信息盘踞热搜榜的重要诱因。人们可以对热搜榜上的话题抒发喜欢或则嫌恶的观点,这也满足了用户情感宣泄的需求。

微博其实赋于了用户一定的话语权,使其可以发布或收集自己须要的信息,并产生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观念和立场的限制,会造成论争的爆发,甚至由网路空间溯源到现实社会,通过“人肉搜索”等形式,对他人施加网路暴力。

在微博热搜中,有关名星的报导层出不穷。对于某个名星的报导,常常会引起粉丝之间的论争,热搜榜的评论区也成为了不文明语言的凝聚地。这样的论争,日积月累,无休无止。虽然论争得以暂时平淡,也会在特定的风波中被重提,因而引起又一轮的角力。

我们不能怀疑微博热搜榜作为微博重要功能模板的媒介传播的功能。事实上,微博热搜榜的存在打破了地理位置和空间环境对于民众接收信息的限制,使全民接收到的信息量增多。但与此同时,微博热搜存在的信息安全性难以保障、信息传播的管理存在漏洞的问题也不容轻视。除了限于微博,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热搜皆异曲同工。“微博被整改”只是互联网时代发出的一个讯号,倘若此时不注重,热搜终变热“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