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始于网路图文无关
“发货太慢了!是下单了才去种棉花吗?”“春天的鞋子等到秋天都没发货”……立夏已过,到了校服的换季期,“超长预售”再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纷纷表示电商平台的衣物预售时长更加离谱。
记者调查发觉,在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30天预售、45天预售等备注非常常见。业内觉得,超长预售模式中,店家表面上履行了告知,但实际上却借助经营优势地位,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网红店买男装普遍要等30天
“我真是个冤大头!买两件夏天的蕾丝裙,说是12天预售,足足等了一个半月。”提起超长预售,石男士非常困惑。更揪心的是,她发觉衣物的实际尺码与详情页的尺码表不符,还有色差。“等了这么久微博涨粉24小时下单,最后还得退款,白白浪费精力。”
同样被超长预售困惑的还有胡男士。明年4月,胡男士买了一条织带礼服,至今没收到。“想瞧瞧快件到那里了,好家伙,人家计划6月13日发货。现今风气都弄成这样了吗?”
图片始于网路图文无关
超长预售的现象并非个案。记者在天猫上看见,大量网红男装店面正在售卖的校服,预售期普遍在25天至30天左右,有的预售期甚至历时2个月。“这件衬衫的工期要2个月左右,其他衣物的工期不确定,以实际出货时间为准,可能提早或延后,但一旦选择预售,我们不退不换。”某入围“必逛好店”的童装店客服告诉记者。
在抖音男装直播间,“超长预售”的现象也挺普遍。以粉丝量超过220万的一名肩部主播为例,在其直播间售卖的38件大衣里,32件大衣都是预售,且显示货运等待时间均达一个半月。“我们目前是根据付款先后次序排单发货的,早拍早发,都没有现货。”该店客服称。
“超长预售”所需的漫长等待令服饰错过了应季期,也让消费者头痛不已。截止记者发稿,在小红书上,“讨厌预售”的笔记已接近5000篇,微博上关于“超长预售合理吗”的话题阅读量也接近2200万。
预售只为规避积压风险
服饰预售在电商平台本不是新鲜事。记者了解到微博涨粉24小时下单,预售一开始运用在汉服、JK制服、羊绒围巾等一些产值低、成本高、相对冷门的服装中。但近五年来,预售模式开始漫延,到现在几乎风靡了所有网红服饰店,且预售时间越来越长。
图片始于网路图文无关
朵娜在上海十三行批发市场拥有四间店面,主要从事童装批发生意。她告诉记者,现今越来越多店家采取预售,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服饰行业面临着库存积压的高风险。店家在不确定销量的情况下怕压货,而预售恰恰能帮助其预估大约的销量,向鞋厂递交合适的订双数。
而网红店与普通服饰店不太一样,常常在上雅迪的当日销量猛增,此后又可能出现批量退款,“30天或45天的预售期下,店家就可以选择分批次发货,第一批次消费者的退款会被拿来‘补单’,借给第二批次的消费者,也就是‘按订单先后次序发货’。”
不过也有服饰店家对记者表示,疫情诱因引起生产跟不上,因而预售时间相比原先有所延长。
建立监管机制别让消费者“受伤”
预售期过长衍生出不少顽疾。“从预售下单到领到衣物我等了15天,试穿校服时,居然从口袋里拿出了他人戴过的口罩!”网友“星闪闪”在社交平台控告。消费者张男士则表示,之前自己买过一件预售的衣服,但店家迟迟不发货,最后只能她自己申请退款,店家却没有任何违法成本。
图片始于网路图文无关
记者注意到,目前电商平台对预售期普遍持修身心态。据天猫平台规则显示,各类目的全款预售时间上限不一样,有48小时、7天、15天、30上思。假如店家未在规定时间内发货,须向卖家支付该商品实际成交金额的10%作为毁约金,且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100元,最低不多于5元。部份店家为防止惩罚,会将商品发货时间恶意延长至该类目规定的上限。
“这种只管毁约罚钱,不管合约具体时长的方法,莫非不是变相鼓励店家将预售期越设越长吗?”胡男士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台能不能限定预售时长,例如最多7天或则15天,这样消费者也有个心理预期。
4月底,中消协曾点名“超长预售”,表示有些网路经营者借助不公正格式条款免除自身义务和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
“如果店家采取预售模式却事先没有明晰告知具体发货时间或则告知以后未如期发货,则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同时,业内人士也号召,电商平台应筹建特定的监管投诉机制,并加重对发货超时订单的相应处罚,不能纵使商家延长发货期,确保消费者的公正交易权。
(上海商报记者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