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快手创立人宿华回顾童年的时侯,发觉两个从小培养的爱好深深影响了他。
一个是编程,20世纪90年代一款国产“学习机”风靡全省,大部份母亲买回去后被儿子用来玩游戏,还在上中学的宿华却用它附送的说明书学会了写代码。一行行无趣的字母和数字才能神奇地弄成在屏幕上行走的“超级玛丽”,这深深地触动了宿华,自此他仍然觉得最适宜自己的职业是程序员。
宿华的另一个爱好是拉手风琴,上小学时凌晨做完作业后,有时他甚至会拉到下午两点。那时恩施小镇上的邻居们并不在意他晚上“扰民”,这种爱好也没有耽搁他从福建的城区学校考进北大。十几年后,搬去武汉的宿华早已不能再无视邻居的示威晚上拉手风琴了,他却在自己创立的“快手”上,找到了童年经历的共鸣:身处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有和他一样爱拉手风琴的“老铁”们。
“有一个大哥快手刷双击,每晚下午7点多就会在快手上直播拉手风琴。我发觉他所有拉手风琴的视频里,无论背景是新村还是景区,他的手的方向都是反着的,这说明视频是手机摄像头自拍的,我猜想他的身边可能没有人陪伴。”宿华这样描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快手用户。通过快手技术团队的算法剖析和兴趣推荐,那位“老铁”很快有了8万粉丝。“二胡并不是一个很大众化的爱好,但还是有足够多的人喜欢。那种大哥最后在快手上找到了陪伴感,直播时总有粉丝给他强调哪里拉得不好,他还挺高兴。由于在快手上有人陪伴他,这总比自己一个人在家要好。”
“记录世界记录你”是快手的标语,外界对这家互联网公司留下的普遍印象则是“老铁”“双击666”。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接地气的网红大V在快手的平台上,像宿华口中拉手风琴的大哥一样找到了自己的粉丝群体。
与其他短视频平台相比,快手大V以“土味”着称,这是由于她们大多从快手的普通用户逐步成长上去,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例如爱好制造各类稀奇奇特发明的“手工耿”曾是一名普通电工,现在在快手上有350万粉丝等着看他的视频。
在宿华看来,快手本身是人们通过短视频来抒发、交流的社区。快手不须要特意扶植签约的大V,而是生活中各类各样的人,通过在快手社区的互动渐趋成为大V。人们通过手机摄像头和快手APP来记录生活,快手则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帮助千千万万的“老铁”们分享自己的记录。在分享的过程中,人们消解了孤寂,找到了认同和归属感。
在人们通过分享生活记录带来快乐的同时,日趋庞大和复杂的快手社区管理也让宿华倍感了压力。2018年,一些粗俗内容视频在网路平台传播,引起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快手被有关部门勒令进行严肃整改。宿华为此深感惋惜,强化内容初审管理的同时,他更深入思索的是怎样在网路社区对现实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找到快手的合适定位。
“我相信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是推动人类社会显得越来越好的。”宿华说。但他同时觉得,有时技术的应用本身,包括现今很火的人工智能,对社会也可能起到一些负面的疗效。“人们每晚的在线时长早已接近5到8小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30%到40%是在线上进行的。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要认真地思索,我们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哪些,如何保证我们带来的变化能让世界显得更好。”
从初期主导从“GIF快手”到短视频快手的变革快手刷双击,到2018年带着几千名快手职工浩浩荡荡搬到坐落“中国硅谷”西二旗的6栋办公楼,宿华认为压力与责任感是互相伴生的。他长期保持中学生时代开始的每晚下午两点睡着、早上八九点早起的作息,没有固定上班时间,没有假期节假日。他再也没有自己亲手写代码和拉手风琴的时间了,却能每晚用三个小时以上来刷快手。
“快手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平台,在这儿能看见同乡在拍我的老家,能瞧瞧故乡的人,瞧瞧故乡是不是下雨了,也能听到世界上好多其他地方发生的事。”宿华说,“市场经济和商业化是一种必要的手段,而我们的初心仍然是记录。我们希望通过记录,让人和人之间有更多的认同,能让你去发觉他人的闪光点,能更好地去理解和陪伴身边的人。”
在宿华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老铁月历”。在快手这个为上亿“老铁”打造社区平台的企业里,宿华却鼓励职工相互尊称“同学”。“怎样通过快手平台让世界显得更好,这件事太有趣了,我想一辈子做中学生。”宿华说。
新华社
记者朱斯哲李斌刘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