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流量仿佛成了金钱和权力的象征。但在这光鲜的背后,一个依靠“养号控评”来虚增流量的灰色产业链正逐渐显露出来。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市场诚信的原则,还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养号控评的基本操作
所谓“养号控评”,指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操控账号数据。以某些案例为例,刘某曾向马某支付760元以提升微博的影响力。价格低廉,100元就能买到1万转发,160元可购买2万点赞,500元则能买到10万粉丝。马某通过“某某社区自助下单”平台,仅花费270元便完成了任务。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此类操作的简便与低廉。这种做法使得数据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严重破坏了网络数据的公正性。而且,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导致大量真实数据被虚假数据所淹没。
这种情况在多个平台上普遍存在。以百度为例,搜索“点赞平台”可以找到2400万个相关链接。这一数据反映出,这种虚假流量增加的方法已经相当普遍。
涉及的网络平台类型
灰黑产业链广泛存在于众多互联网平台上,不论是在微博上,还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甚至是微信等,都无法逃脱其影响。以2020年9月为例,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及微信平台刷流量的群控软件不正当竞争案件。这种群控软件能够操控多个微信账号进行点赞等操作,一款软件甚至可以同时操控120个微信账号。这些账号被用于商业广告、公众号文章等推广目的。
短视频平台上也存在着类似现象。记者亲身体验了“某社区自助下单平台”,只需2.88元就能观看50个短视频并实现双击点赞。为了绕过监管,用户必须等待短视频发布20分钟后再进行下单。这一规定反映出这种灰色产业链深知自己的违法行为,正千方百计地试图逃避监管。
从业者的操作模式
从业者的门槛极低,他们只需注册一家空壳公司,配备几台电脑和手机快手买站一块钱100,下载接码平台,就能开始业务。就像APP用户一样,按照要求进行转评赞操作,就能得到积分和报酬,甚至还能赚取差价。他们凭借这些简陋的设备和模式,轻而易举地破坏了互联网的健康生态。
被告人姚某研发的所谓“直播神器”,被商家擅自添加至电商平台店铺的直播间。此举导致“僵尸粉”与主播互动,误导消费者进行购买。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背后的观念驱动
一些从业者被错误观念所驱使。他们以为“粉丝为王、买车买房”“成功就是不断加粉、加粉、加粉,有钱才有‘真爱’”这样的标语揭示了粉丝和流量是财富与成功的唯一衡量标准。以2020年11月广州警方破获的“网络水军”团伙为例,其窝点就挂有此类标语。这种观念导致许多人投身于这个灰黑产业,企图不劳而获。同时,这种观念的流行也从侧面暴露了社会上部分人群的浮躁心态。
造成的社会危害
这种灰黑产业链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受访者指出,它不仅破坏了互联网生态,还有可能成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帮凶。虚假流量泛滥,容易误导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判断。例如,企业可能会误以为产品受到广泛欢迎,实则只是虚假流量的假象快手买站一块钱100,进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此外,虚假流量还会误导消费者,比如电商直播间的“僵尸粉”所热捧的商品,其质量可能并不符合标准。同时,这种现象也会对社会风气造成影响,让人误以为数据造假就能成功。
平台的应对与挑战
互联网平台持续发力,致力于打击“养号控评”及虚假流量。然而,群控系统在对抗中不断进化,给平台的打击工作增添了难度。平台既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又要应对这些非法手段的持续变化。这仿佛是一场猫鼠追逐的游戏,平台方必须不断更新打击策略,以阻止这种灰黑产业链的蔓延。
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你是否曾在身边目睹过因虚假流量引发的误导事件?欢迎留言交流。若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不妨点赞并转发分享。